西方艺术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摘要:本文从西方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展开论述,着重对西方艺术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美术进行比对,探索共性,通过文化艺术的广角镜头去走进西方艺术世界,以期提高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西方艺术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目前在我国普遍的艺术评论或艺术审美教育中,往往把西方艺术中的音乐和美术截然分开,这样的形式忽视了艺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以感性的语言和手法描述社会生活、表达人类情感。在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音乐与美术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出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以西方历史文化发展为背景,探讨西方艺术史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美术的艺术特征、代表人物,力图从较为全面的文化艺术视角进行比对、交流,探索共性,寻求听觉与视觉的完美融合,通过文化艺术的广角镜头去走进西方艺术世界。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点。“古典主义”在艺术中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指艺术作品中追求完整的秩序和永恒的价值;另一种特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艺术所特有的协调、匀称、单纯、明晰、整齐等特征。至18世纪中叶,理性力量的信念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开始影响社会的权威和宗教的确立。哲学家和作家,尤其是伏尔泰和丹尼斯·迪德洛特关注到了这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代,并把其冠名为“启蒙时代”。他们相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坚持理性而非传统和习俗是对人们最好的引导,他们对贵族和神职人员特权的抨击反映了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中产阶级的观点。  古典主义艺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古典主义艺术家把自己作为传统的一部分,他们追求思想的明晰和形式的美,采用极客观的表达方式。2.坚持对艺术的控制和戒律,发掘表达理性和精巧技艺的潜力,发挥理想的美的想象力。3.形成秩序稳定、比例和谐的纯净而明朗的艺术风格,寻求在情感和理智、心灵和思想之间的完美平衡。  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与美术。在古典主义时期,中产阶级的崛起对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音乐中的“古典”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1.指区别于通俗音乐的严肃音乐;2.泛指19世纪以前的音乐;3.特指以1800年为中心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18世纪中叶,作曲家倾向于简洁和清晰,丢弃了很多导致晚期巴洛克那种过于丰腴的音乐手法。复调织体被否定,转向于歌唱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当时的作曲家以音乐中的情绪和主题的对比吸引他们的听众。术语“华丽风格”(style galant)所指的就是这种轻快、优雅的音乐。音乐中的华丽风格类同于其他艺术上的洛可可风格。音乐中成熟的古典主义风格风行于1770年~1820年,这期间的伟大作曲家有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具有题材重大、崇尚理性、气势宏伟、逻辑性强、强调结构的平衡与清晰的美学特征,充满了生气勃勃、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它强调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节奏自由多变;音乐织体建立在主调基础上且处理灵活多样;旋律富有歌唱性、易于记忆;渐强和渐弱成为力度变化的主流,钢琴逐渐替代了羽管键琴;数字低音的手法逐渐被淘汰。  在美术方面,伴随着思想和行为上的革命,视觉艺术领域的风格也发生了变革。18世纪初,浓重的、巨型的巴洛克风格让位于更为亲近的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崇尚轻快的色彩、弧形的线条和优雅的装饰。但是到18世纪晚期,艺术的趣味又有了变化,洛可可艺术被认为是琐碎的、过于装饰的,并且缺乏民族的内涵。洛可可风格被新古典主义所取代,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试图再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中高贵的简洁和沉着的庄严;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强调明确的线条、清晰的结构、高尚的主题。曾参加过法国大革命的画家雅克·路易斯·达维特在他的古罗马场景的描绘中寻求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灵感表达;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的绘画讽刺性地描绘了英国贵族和中产阶级的行为和道德;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高度个性化的视觉形象猛烈地抨击了伪善、压迫和残暴。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  历史文化背景及艺术特点。资产阶级的法国大革命成功以后,得利的是资产阶级贵族,人民大众依然处于社会底层,忍受剥削和压迫。资产阶级在革命时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诺言并未实现,人民对那些粉饰现实、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虚伪的学院派艺术极为不满,这就导致了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浪漫主义的产生与当时的启蒙思想密切联系。启蒙运动号召人们打倒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在文艺领域反对旧的古典主义,提倡文艺家要到农村去,主张到茅棚里访问百姓,看看他们的生活。19世纪初迎来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发展与繁荣,它强调主观的情感体验和幻想,热衷于对大自然的迷恋和对中世纪艺术的特别眷顾。从某种意义上说,浪漫主义是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和理性时代的反叛。浪漫主义作家割裂了由来已久的与传统的联系,并且强调情感表现的自由。浪漫主义的内涵非常宽泛,它包容了人性表达的方方面面。浪漫主义运动不仅在地域上覆盖全球,并且影响了所有的艺术门类。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主观的情感体验是浪漫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2.浪漫主义者尤其热衷于在幻想的领域探索内心世界:潜意识的、非理性的、梦幻的世界。3.自然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灵感源泉,物质世界被看做是慰藉的源泉和人类心灵的反映。  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与美术。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始于约1820年,止于1900年前后。其中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有弗朗兹·舒伯特、罗伯特·舒曼、克拉拉·维克·舒曼、弗雷德里克·肖邦、弗朗兹·李斯特、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埃克托尔·柏辽兹、贝蒂奇·斯美塔纳、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朱塞佩·威尔第、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瓦格纳等。仅以上名单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和多样,以及对今天的音乐会和歌剧曲目的持续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继续沿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与曲式。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情调表达已经在莫扎特,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中得到体现,贝多芬对他的后继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浪漫主义作曲家喜欢用有表情的、歌唱似的旋律,也出自古典风格。然而,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还是有很多的不同。浪漫主义作品在音色、力度和音高方面趋向于更大的变化范畴;前所未有地强调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具有民族主义和异国情调的特点;注重标题音乐的创作;强调富有表情的音色;强调充裕、色彩化和复杂的和声,和声语汇更宽阔,更强调色彩性的、不稳定的和弦,以此获得更为强烈的感情冲突;新的曲式结构被采用,并且在所有的曲式中紧张性更为突出,较少强调平衡和解决,曲式上注重微型化和巨型化。浪漫主义音乐与其他艺术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启蒙运动在美术上奉劝画家不要关在画室里,应该到百姓的生活中观察和描绘生活。因此,浪漫主义艺术家接受了启蒙运动的观念——回到自然中去。他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提倡个性解放和天赋人权,在艺术上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学院派;在艺术创作上主张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竭力刻画人物的个性并赋予丰富的情感,画家创作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由此产生了动荡的构图、狂放的笔触、丰富而热烈动人的色彩,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开创浪漫主义的画家是吉里柯,而将浪漫主义发展到高峰的则是德拉克罗瓦。早已不被人们欣赏的哥特式大教堂,却被浪漫主义者看做独特和神秘的景象。在建筑领域的“哥特复兴”重现在建筑结构中,如伦敦的国会大楼(1836~1852)、纽约的圣三一教堂(1839~1846)等。  瑰丽多姿的西方艺术史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艺术财富,而其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更是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本文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对其整体风貌做言简意赅的论述,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美术进行比对,探索共性,以此建立起对西方文化艺术审美的整体视野,以促进对其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本文为河南工业大学2009高教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朱英萍:《音乐鉴赏》,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左庄伟:《美术鉴赏》,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4.杨琪:《你能读懂的西方美术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编校:董方晓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