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

近十年来,房地产经济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的筒子楼到现代的薄板建筑、花园洋房、SOHO建筑、LOFT建筑等形式,再到绿色、科技、环保、低密度的别墅院落,无论是户型设计还是营销手段,都在不断创新。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营销策略不断变化翻新,本文试从产品、价格、营销、媒体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产品策略  除了地段和房价外,房地产产品本身究竟如何,恐怕是购房者最为关心的事。同样,随着各种促销手法的相继登场和落幕,开发商吸引客户的重要着力点,也越来越多地建立在房地产产品本身的基础上。因此,推销第二性,物业第一性,迎合市场的产品规划始终是顺畅销售的有力保证。  建筑策略。产品规划包括前期产品的概念构思、形象提炼、形态构成、产品配比、整体建筑策划及后期的单体建筑表现、户型策划等众多内容。做好这一步只是一个基础,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客户心理的建筑规划才是上乘之作。建筑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无论是英伦风格、西班牙风格、巴洛克风格、北欧风格、北美风格,还是后现代主义风格,楼盘在彰显个性魅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房屋的结构质量,采用上等的建材,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的内墙以及外立面,让建筑不仅富有品质感,还要有品位感,不仅美观大方,还要结实耐用,要以样板房的标准来打造建筑,树立品牌。  景观塑造。在对客户心理的分析统计中小区景观占有很大的比重。居住只是舒适度的体现,环境幽雅清新才是客户高品位的体现。在这方面,一线、二线城市做得比较好,比如在海边开发的“海景房”,在城市郊区的“别墅院落”,在公园附近提倡的“森林氧吧”、“花园洋房”都是小区环境品质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政府一直在提倡低碳、环保,小区的景观规划,包括绿化率、容积率、日照采光都有一定的硬性指标。很多楼盘为了增加自身的卖点和附加值,在小区内塑造了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譬如喷泉、名贵花草、栈道、坡地、休闲广场、会所、雕塑等,打造亲水社区、绿色社区、人文社区、休闲社区、运动社区等,来吸引自己的目标受众,促进楼盘的销售。  配套设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区内部的配套,物业、会所、运动器材、幼儿园、车库等;二是小区的周边配套,银行、超市、公交车、医院、学校、饭店等,都是小区的卖点所在,一个生活圈就在社区周边,不仅可以降低生活成本,也可以节约业主的时间,让心情更加放松,增添生活乐趣。  促销策略  促销是房地产策划人员思索的头号问题,行之有效的促销模式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利润空间,甚至使一些楼盘起死回生。  节点策略。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的预热期、热销期、持续期、尾盘期都有不同的促销策略。但无论是哪个阶段,都无一例外地使用节点策略。节点策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节日节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中秋节、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正是楼盘销售重拳出击的时候,广告铺天盖地,优惠措施席卷而来,特价房、送装修、送家电、送海外游、送入场券等很多促销招数,在节日期间大放异彩。二是房地产开发的工程节点,比如奠基、样板间开放、工程主体封顶、房屋交房等,地产商会举办一系列诸如“奠基仪式”、“封顶仪式”、“盛大交房”等活动,借此机会,采取抽奖、赠送礼品、打折、赠送优惠券等方式加大销售力度。  活动策略。为了增加售房部的看房人气,吸引客户的关注,地产商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通常是举办产品说明会、邀请明星大腕演出、业主俱乐部、激情夏日啤酒节、社区摄影比赛等形式,来聚集人气,抓住客户的眼球,增强楼盘的吸引力。活动的造势,一方面是制造事件新闻,吸引媒体的关注,让媒体为开发商免费做广告;另一方面是通过举办活动来增加开发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关注率。  包装策略。最常见的就是售房部的包装、工地现场包装、样板房包装等。对于售房部和样板间,从内部装修到室内摆设再到销售人员的穿戴都是十分考究的,一方面与自身的楼盘定位一致,无论是色调还是氛围都要协调一致,彰显特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楼盘形象,树立品牌,因此对于售房部和样板间,开发商往往不惜花巨资修建。虽然工地现场的包装较售房部和样板间略显逊色,但也是开发商不可忽略的部分。首先工地牵涉到工程质量,其次工地也是开发商的一个形象窗口。工地不仅要做到标准施工,还要将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放到首位。同时开发商可以铺设标准的看房通道,打出宣传条幅,挂上企业文化标语,来证实自身的实力和形象。此外,工地的外围墙也会被开发商精美的广告所包围。  价格策略  开发商为了调控整体销售节奏,通常把价格作为调控的重要杠杆。  定价策略。商品房的定价有一系列的指标来限制,范围涉及土地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筑规划、消费能力、地段、户型、景观、配套、市场需求等方面,要按照各个因素所占的权重来计算楼盘的价格。楼盘的基准价格和均价出来之后,开发商会根据周边楼盘的价位,结合市场行情,以及当地人的楼层居住习惯来确定楼层差价和楼宇差价,给楼盘一个准确的价格体系定位。  调价策略。房价的快速上涨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所致。在楼盘销售的不同阶段,开发商都会有调价策略,一般采取“低开高走”的方法。在楼盘的开盘期,这个时候的价格往往是楼盘的起始价位,一般会定得相对低一点,随着工程主体的推进和市场行情的变动,一两个月会调价一次,从目前来看,除2009年经济危机时,价格有所下调外,其余都是涨价的调整。特别是到了交房的时候,准现房发售,小区已经成型,买房即可入住,也是楼盘价格最贵的阶段。另一个就是“高开低走”的办法,这样的策略一般用于比较高端的楼盘,重磅出击,把握客户“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在市场上掀起高价风浪,用自身的高品质来支撑,以好的位置和好的户型卖个好价钱。往往在销售达到尾声的时候开始降价,一些差的户型和位置会适当降价,这一策略采用得比较少,主要看开发商是否有丰富的经验和对市场精准的把控能力。  媒体策略  媒体是房地产广告营销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分众营销、整合营销、绿色营销还是科技营销等任何一种理念的提出,媒体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只有概念没有传播,根本不能形成市场认同,也就不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  媒体调控策略。地产商会根据楼盘的推售节奏来合理调整,在楼盘预热期,以印刷媒体和户外展示媒体为主,在热销期以电子媒体和交通媒体为主,在尾盘期以展示媒体和印刷媒体为主。这些媒体在楼盘销售的各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媒体就是渠道,“渠道为王”的说法对房地产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媒体整合策略。楼盘的营销,很多情况下要综合各种媒体,优势互补,整合各种渠道,形成宣传的合力。整合营销在今天已经被开发商运用得炉火纯青,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广告之中。  媒体联合,渠道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房地产广告营销策略也必须紧跟形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综合运用。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子媒体、户外媒体、新兴媒体都需要整合利用,合理排期,发挥媒体强大的舆论引导、议程设置、文化影响等功能,让媒体整合更好地为营销服务。  参考文献:  1.徐磊:《房地产市场营销广告策略与媒体效果分析》,《成人高教学刊》,2006(6)。  2.王学平:《我国房地产广告策略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10)。  3.李燕:《房地产产品差异化的策略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0(6)。  4.胡绍峰、孔庆民:《房地产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中外企业家》,2006(4)。  5.覃姣玲:《房地产定价策略探讨》,《大众科技》,2010(8)。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硕士生)  编校:董方晓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