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取向来界定新闻媚俗价值取向的概念,并区分新闻娱乐化与新闻媚俗的不同,重点分析地市级晚报新闻的媚俗价值取向的表现:新闻内容低俗化、叙述方式过度故事化和受众定位的功利化。 关键词:地市级晚报 新闻 媚俗 价值取向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地市级晚报新闻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写作手法、版面设计等各方面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残酷的竞争使得不少地市级晚报的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体裁选取、新闻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即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误入歧途——新闻“媚俗”之风愈演愈烈,其报纸新闻的媚俗化在“低投入、高收益”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在关系报纸发行量的受众市场争夺中持续升温。 关于“媚俗”的定义,米兰·昆德拉曾在其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典礼上讲演的《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中这样描述:“不择手段去讨好大多数的心态和做法。既然想要讨好,当然得确认大家喜欢听什么。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个既定的模式思潮中。Kitsch(媚俗)就是把这种有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感情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连自己都会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精神毒害。一些地市级新闻报纸从业人员忽略了或者根本无视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一味猎奇、猎艳,追求低级的感官刺激,忽略或放弃了自身对于舆论和社会价值的正确导向。 目前报纸新闻媚俗化倾向,是市场化媒体中一种常见的现象。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引起众多地方报纸的跟踪报道,其中事无巨细的描写已经脱离了正常的新闻报道范畴,纯粹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报纸的新闻版面上,“绯闻”的明星事件,暴力事件中血淋淋的情景再现,“人吃玻璃”的奇闻怪事被津津乐道。 何为新闻媚俗倾向?在市场化的冲击下,一些媒体盲目地、过分地追求新闻的新奇性等价值属性,甚至迎合一些低俗的受众需求,缺乏宏观的指导性和整体把握,造成媒体的主流性丧失,让公众形成“新闻泛娱乐化”的错误印象,是当前市场化报纸新闻价值取向异化的产物。 新闻内容的低俗化 “明星取代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