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使用时总是离不开特定语境。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首先提出来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两个概念。他发现理解话语必须先要了解话语的情景语境以及蕴涵该情景语境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由语篇类型(语类)来反映的,情景语境体现为语域的三个变项,即语场(field)、基调(mode)和语式(tenor)。显而易见,语境的两个层面在语言中体现为语类和语域这两个层面。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域是一种意义的组合,它理所当然地包括那些伴随或体现这些意义的典型语言表达、词汇语法特征和音位特征。这表明语域对语类有体现功能。同时,它又对语类具有预测功能。既然语域与语类有紧密的联系,那么,语域对语类的预测功能是靠什么实现,最终共同作用于语篇的呢?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所在。因商业广告简洁、易懂等特点,本文使用商业广告作为范例具体说明语域对语篇的预测功能。 语域与语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决定语言特征的是情景语境,即语域。韩礼德把语域中的因素归纳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引起所交流的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 语域有两大基本功能:反映文化的功能和预测功能。语域反映其所处的文化,这是显而易见的。语域的预测功能指的是,我们既可以根据语境来预测语篇,又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可能产生该语篇的语境。 语类原本是一个文学用语,指文学作品的类型,现用于指所有文体的类型。Hasan在描述语类结构潜势(GSP)概念时指出,语类是语篇的类型。Martin说:“语类是一种作为我们文化成员的说话者的有步骤的、有一定既定目标的、有目的的行为。”1992年他又进一步指出,语类是“一个通过语域来实现的有步骤的、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我国语言学专家方琰教授综观一些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关于语类的看法,总结出语类的三个特点:1.语类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任何一种语类都有一个总体目标;3.这个总体目标的实现与语境配置或语域配置有关。 语境配置与语类结构潜势 语境配置CC(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即“实现语场、语旨、语式的值”,可以预测语篇的结构成分、成分出现的次数与顺序。语类结构潜势GSP是指构成某一语类的潜在结构成分,这些成分来源于语境配置过程。语场决定某一语类特征的必要成分,非必要成分可以从语旨和语式中获得。Hasan认为语境配置的作用在于:它可以预测语篇的结构成分(必要成分或非必要成分)、成分出现的顺序与次数,即CC的三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类结构潜势。语类是由语篇的必要成分来定义的,具有相同必要成分的语篇属于同一个语类。非必要成分决定属于同一个语类的语篇变异现象,使得语言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鉴于此,我们可以根据语境配置,联系某个语类的图式预测具体语篇的语类,并将语类结构潜势划分为多个语步或步骤对其顺序排列组合,形成特定的语篇纲要或图式。 英语商业广告结构潜势分析 商务英语的总体特点是有很强的社会目的性,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它符合ABC(Accur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