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新闻信息独家占有的可能性一降再降。新闻节目要想提升竞争力,就要以观点取胜、以理念取胜、以思想取胜。观点、理念、思想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新闻节目的视角之中。只有提升报道视角,才能办出有品位的节目,办成有品位的媒体。对广播媒体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这是很多广播人认可的竞争策略。那么,广播新闻节目在汇天下精华的同时,要有独家视角,才能扬独家优势。 市场催生的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使新闻同质同源,网络技术发展更使新闻同步同享。一起重大事件的现场,往往会出现几十家媒体的记者,有中央媒体、当地媒体、外地媒体甚至境外媒体,有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也少不了网站。当一个记者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正准备发稿时,可能网络上已经挂满了关于此事的报道,广播电视早已开始连线直播。发独家新闻虽无可能,但发独家“报道”还有机会。因为报道视角可以是独家的,或时时高人一等,或流于平庸无奇。所以我们可以改为说,“抓报道视角是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只要我们的报道视角是独特的、不俗的、突出了媒体特点的,不管来源如何,不管有多少媒体在同时报道,可以说我们的报道就是独家的,我们的新闻就是有竞争力的。 报道的视角,首先是记者的视角。记者是媒体的触角,他们的视线、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的视线、选择和看法。要办有品位的媒体,就要有一群有品位的记者;要办有思想的媒体,就要有一群有思想的记者。通过他们,媒体去接触世界、获得信息、传播信息,更传播观点、理念与思想。所以,要让记者明白:他们并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传播者,没有思想的深度、厚度与宽度,怎么能做一个称职的传播者? 我们知道,新闻要真实,但真实并不代表着人云亦云,真实不代表只做传声筒。换句话说,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加接近真实。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面对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各个媒体记者的报道往往是有差异的,有时候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报道的视角,更取决于编辑的视角。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的:外部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日益提升,独家资源、独家素材变得越来越稀缺,内容竞争的重点已经由独家的素材、独家的新闻、独家的资源的竞争转变为独家的选择、独家的制作、独家的组合、独家的视角、独家的观点等的竞争。而独家的选择、制作、组合、视角、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编辑来实现。 在信息极大化的当今社会,每天摆在广播新闻编辑面前的第一个题目就是:选择,选择,再选择。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双慧眼,能从新闻信息的汪洋大海里找出真正适合我们节目定位的新闻稿件,并加工成为具有鲜明广播特点的新闻组合,抓住受众关切、满足听众需求,通过有水平、有高度的后期编辑来提升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在这其中,编辑的视角,就是节目的视角,编辑的选择和认知、观点、理念贯穿于节目始终,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品位和竞争力。理论上说,广播新闻编辑要制订报道方针和报道计划、组织报道、选择和加工稿件、构思和编排节目、撰写节目配套稿件、保证节目安全播出、收集研究听众反馈等。当然,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编辑做出不懈的努力;但要体现编辑的独特视角,这里有两点要重点关注。一是加强评论。评论是媒体的观点与旗帜,是媒体的匕首与投抢,是媒体透过新闻事件抢占思想制高点的载体与平台。评什么、如何评?需要广播新闻编辑认真思考。现在不少电子媒体已经把评论员请到了直播间,开始尝试“现在的新闻现在评”。二是搞好组合报道。组合报道是指围绕同一主题、现象、人物、事件同时播出的不同角度、不同体裁的多篇报道,包括消息、背景、特写、访谈、评论等。近年来组合报道已成为广播新闻报道的常用手段,可以让听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甚至某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达到深化、强化传播效果的目的。各媒体获得的新闻信息可能是一样的,但组合报道后肯定是不同的。通过组合报道,可以显示独家视角与独家观点,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节目特质与竞争力。比如,同样是201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准备金率,简单报一报与做个组合报道效果那是天壤之别。简单报的话,除了专业人士外,大多数听众可能不明就里,不知道央行发布的这几十个字的信息到底意味着什么。而通过组合报道,可以把什么是准备金率、准备金率提高意味着什么、当前为什么要提高准备金率、央行历次提高准备金率的背景与时间、历次提高准备金率后市场特别是股市与汇市的反应、专家预测本次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和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等等问题一一条分缕析,让听众听个明明白白。 可以说,编辑视角、编辑意图对于新闻节目至关重要,而独特的编辑视角、高超的编辑意图来自于编辑素质的不断提高、编辑理念的不断创新,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引导新闻编辑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脚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新闻节目保持竞争力。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编校:郑艳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