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策研究

代 欣, 潘政旭, 王 蕾

(1.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科研处, 吉林 长春 130117;3.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引言

中韩自贸协定是目前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贸易领域最多的自贸协定,它的生效对极大地提高中韩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数量和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着眼于未来,还会从投资渠道通畅和经贸领域拓宽两方面给我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

在中韩自贸协定中,汽车与零部件均不在免税范围内,因此,韩国无法利用零关税向中国出口韩国汽车及零部件,若不想失去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市场和利润空间,必然要选择直接投资、实施本土化经营的途径。而汽车零部件作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一直倾向于“重整车轻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发展比较滞后,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德国、日本技术和产品配套,局面非常被动。因此,吉林省应抓住中韩自贸协定实施的有利局面,加大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引进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平衡整体布局。而选择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在国家进出口政策、价值链节点、汽车零部件研发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 吉林省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及瓶颈1.1 吉林省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在吉林省投资的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锦湖轮胎、韩国APC公司、东洸集团、浦项集团等四家企业。公司投资类型主要是独资、合资、合作,投资时间主要集中于2010年前后,而2012年以后无投资公司,四家企业的生产类别为汽车轮胎、钢板、齿轮、内饰。(见表1)。

图片[1]-吉林省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策研究-游戏花园

表1 吉林省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现状

除此之外,吉林省与韩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亦有若干进行合作的意向。2013年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与吉林省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一汽集团汽车零部件洽谈,希望以此次洽谈会为契机,把零部件采购来源扩至韩企。在中韩自贸协定实施之后,2017年韩国汽车配件企业(中国)联合会与中国一汽集团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交流洽谈会,交流会上双方协定共同举办汽车博览会,并在EV电动汽车零部件、车身外饰、车身内饰等8个领域召开技术交流会与采购洽谈会,加大对吉林省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开拓吉林省市场。

由此可见,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将吉林省作为投资的市场,其规模、资金、人力等各方面都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而且为进一步抢占吉林省与中国市场,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在吉林省投资的领域与渠道。但韩国企业投资意愿与吉林省对韩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的环境和政策方面不匹配,导致企业发展规模仍然偏小,合作意向较多,但实质性操作不深入,发展仍受到较大限制。

1.2 吉林省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瓶颈

1.2.1 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职能发挥不够充分

首先,政府招商功能和手段较为单一,多推崇“饥饿招商”模式,招商过程比较盲目,缺乏长远眼光,只看中资金而忽视项目的水准和含金量。同时对于服务招商职能的发挥还不够深入,因为无法为外资进入提供更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所以在吸引外资进入方面效果不佳。

其次,在政策落地方面缺乏专项的优惠政策,且缺乏专项而具体可行的实施条例,不同地区招商效果差异较大。另外,在外商投资过程中的融资、人员、知识产权等因缺少有效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本流入的安全度。

第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风险较高。吉林省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资产负债率高,生产集中度低,投资能力严重不足,更新改造资金得不到保障,社会保障压力大。此外,还有人呼吁中国的技术上的差距较大,这使得韩国企业引入大规模投资过于昂贵和冒险。

1.2.2 本土企业发展水平有限

首先,技术水平低,对接性差,创新能力弱。吉林省绝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很难参与整车开发,汽车配套也主要集中在供应低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供应上,而对供应链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核心零部件则配套能力弱,甚至是无配套能力,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供应[1]。在与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对接上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科研经费少。国外用于零部件工业的投资额超过整车工业的120%~150%,而吉林省用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整体工业,用在汽车产业研发上的费用严重不足,下拨的资金又多数被分散至其他工业领域,使得吉林省汽车工业技术研发始终因缺乏足够资金支持而发育缓慢。

再次,国际竞争力差。吉林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缺乏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目前还处于规模小、数量多的状态。“产业整体属于弱质产业,虽然在国内有一定竞争力,但还缺乏国际竞争力”[1]。

最后,高端技术人员匮乏。吉林省汽车行业研发机构较多,高校相关专业也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但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缺少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吉林省很难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性,因而很难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1.2.3 投资环境不够理想

首先,招商宣传力度较弱。政府部门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关注度较整车稍弱,专门针对该行业的招商引资(尤其是在引入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并无具体举措。另外,在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且缺乏专业的招商队伍来负责擅长的招商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行政成本。

其次,吉林省在市场化程度上落后于沿海地区,导致韩国资本容易“外流”。吉林省的能源资源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与国家战略安全和严格的国家控制有关。与沿海地区相比,落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成为吸引投资的制约因素,导致韩国资本容易“流出”。

最后,韩语人才流失严重。吉林省地理位置靠近韩国,朝鲜族人数众多,因两者语言和习惯相同,是吉林省吸引韩国资金的良好文化条件。然而,韩国企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大多处于渤海湾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太多朝鲜居民因此搬到山东、天津、江苏等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目前吉林省各大高校都开设了韩语专业,但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其他省份。

2 吉林省引进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策及保障措施2.1 强化政府职能

2.1.1 发挥服务招商的政府职能

首先,政府要着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同时政府应注重项目引进后的跟踪服务,从工作、生活各方来关心投资者,营造出“亲商”的氛围。特殊时刻可以秉承“特事特办”原则,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使得投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2.1.2 加强对韩资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引进

韩国中小企业拥有劳动密集型技术,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的特点,比大企业更容易做出海外投资决策。而且韩国中小企业具有“扎堆”的特点,一旦一个企业进入成功,相关企业会跟进,最后能够形成“集群化”,从而提升区域经济。因此,政府在制定招商引资策略时,首先要保护好中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对于比较符合这些企业在吉林省汽车领域投资要求的地区,应着重落实招商引资力度,为其进入建立平台,如建立韩国汽车零部件中小型企业进入的专门工业园等。

2.1.3 减少韩资“进出”成本

投资环境建设的滞后会导致韩国企业投资成本上升,风险加大。吉林省目前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基本解除,主要原因是服务质量较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简化外商投资进出境审批程序,加快要素供给市场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采取有效灵活的吸引投资措施。

2.1.4 放松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的限制

在加快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应该允许外国企业通过政策和法律上的国际流行的兼并和收购来建立企业。对于韩国投资者来说,通过收购和兼并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可以尽快进入中国市场,降低风险,尤其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转型,也为韩国企业直接投资吉林省提供了新的进入空间。

2.2 加快企业自身发展速度

2.2.1 主动对接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首先,本省企业要主动出击,与韩资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合作过程中尽可能要求其转移制造技术及开发技术,形式可以多元化,可以建立合资企业,也可以联合建立研发中心,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购买韩国汽车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虽然企业购买知识产权的成本较高,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技术水平而且其购买成本通常低于向欧美国家购买的金额,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2.2.2 通过企业家联盟促进零部件产业集群化

省内各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单独或组成企业家联盟等形式,借助中韩商会等渠道争取到韩国的相关企业进行访问的机会,多组织招商投资说明会、项目开发推介会、技术研发合作研讨会等活动,不但加强对外联系和沟通,目的还在于吸引韩国技术研发人员加入研究团队,扩大科研经费投入的渠道。同时,利用企业家联盟等形式与韩国企业和专家进行直接对接,不但能增强本土企业的抱团能力和综合实力,有效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增加盈利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

2.2.3 培育专业的对韩汽车贸易人才队伍

外引和内培两手一起抓,一方面加强引进外资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带动国内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鼓励吉林省内有条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效利用高校的研究资源[2],采取“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等方式,制定面向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水平招商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多渠道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力争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化队伍,以增强与韩资企业对接和合作的能力,增强贸易软实力。

2.3 改善投资环境

2.3.1 强化宣传手段

首先,媒体应开展多元化的宣传,促使优秀的韩资企业拥有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引发更大的投资需求;其次,可以举办外资培训班,详细讲解关于投资优惠方面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标准;最后,打造常态化宣传平台,定期组织行业内中韩汽车领域专家洽谈会,进行学术交流、技术互动,并建立公司韩国语主页,开辟合作专栏等宣传活动。

2.3.2 搭建有效的招商平台

注意构建引进韩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关的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公布新出台的有关招商引资政策法规、闲置楼宇资源信息、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介绍信息、重点发展的零部件项目信息以及项目审批流程及各环节需要的材料等,方便韩资企业查阅相关信息,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与选择。也可以考虑开设一汽大众百万辆、长春西新开发区、长春旭阳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和四平市专用车产业园等项目专栏[3]。

2.3.3 加强省内物流通道的全方位建设

加快我省保税区、高速公路、机场和口岸等贸易配套设施的建设,开发多渠道的水、陆、空等多式联运与仓储网点,并互为补充。吉林省可以考虑以长春市为中心,建设东、西、南、北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高等级的物流产业网络。同时,完善重点交通枢纽和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的集疏运系统,强化重要物流枢纽节点与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之间的衔接,例如建设中朝沙坨子口岸、中朝圈河口岸、租用丹东港等港口物流设施,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建设中的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物流运输系统、集安公路口岸、安图双目峰口岸以及珲春借由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至韩国釜山、束草等地的陆海联运航线。吉林省还可以进一步建设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枢纽,向东通过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和朝鲜的罗津港,进入日本海的新航线,为吉林省开辟连接韩国的新运输通道,促使物流产业网络更加合理、更加规范[4]。

3 结语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行业的基础产业,是整车生产的基础也是关键一步,其高质量和高精密度必不可少。要推动吉林省汽车产业以及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推动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5]。在中韩自贸协定实施的背景下,利用好吉林省的各方面优势,加大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引入力度,实现吉林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技术水平、配套水平和品牌层次等方面的加速提升,能够有效地推动吉林省整车与零部件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步,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8 分享